•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始终与中国和中国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历史沿革

    晚清时期

    • 京师大学堂(1898-1912)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西学总教习。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改革旧式科举制度,制订新的学制章程,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教学内容强调“中体西用”、“中西并重”。成立之初,行使双重职能,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8月3日,清政府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02年12月,清政府委任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吴汝纶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张百熙为主持制定《钦定大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全面系统的学制章程。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举办开学典礼。根据学制,不同程度的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

    1903年,增设进士馆、 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

    1904年,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改为总理学务大臣,负责统辖全国学务,并另设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宜。京师大学堂统辖全国教育的职能因此分离,成为单纯的高等学校。同年,进士馆开学,招收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两届科举进士,即癸卯科(1903年)进士80余名和甲辰科(1904年)进士30余名入学。并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开中国高校派遣留学生之先河。

    1905年,国子监停办时,一批未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共七科,设十三学门,分别是经科的诗经、周礼、春秋左传,文科的中国文学、中国史学,法政科的政治、法律,商科的银行保险,格致科的地质、化学,工科的土木、矿冶,农科的农学,中国近代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民国时期

    • 国立北京大学——民国初年(1912—1916)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学校长。此时已有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叙伦陶孟和冯祖荀何育杰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学任教。

    • 国立北京大学——五四运动前后(1916—1927)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蔡元培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1、教授治校管理体制

    蔡元培主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辞退了一批不称职的中国、外国教师,聘请陈独秀夏元瑮分别出任文科、理科学长,聘请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颜任光钟观光任鸿隽李书华丁西林马寅初陶孟和陈启修王世杰等到校任教。此期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知名学者还有黄节吴梅刘文典陈垣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马衡康心孚等。对有学术造诣、政治上守旧的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人,蔡元培也用其所长。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他设立了评议会,将其作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评议员由教授选出。后来,又在各学门(系)设立教授会。随后又设立北京大学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总务处。至1920年9月,北京大学教授治校的管理体制已经基本成熟。蔡元培倡导教育独立,认为官僚政客不应干涉教育,“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为此几次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2、教学改革

    蔡元培力图将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将商科并入法科,把工科并入北洋大学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设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培养研究生。这是中国高校最早的研究所。

    1918年,他创立《北京大学月报》,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蔡元培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邀请约翰·杜威伯特兰·罗素、班乐卫、马克斯·普朗克等名家到北大讲学。

    1919年,蔡元培撤销文、理、法科,学门不再隶属于科,并改学门为学系,设14个学系。蔡元培废除年级制,实施选科制,以发展学生个性,沟通文理。

    1920年,北京大学允许3名女生进入文科旁听,并在同年秋天正式开始招收女学生,开中国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3、五四运动策源地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任游行队伍总指挥。集会宣读了北大学生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界宣言》,游行中散发了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游行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并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学生运动取得胜利。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系统地接受、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北大成为中国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1920年8月,陈独秀创建上海共产党小组。1920年10月,李大钊创立北京共产党小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中国53名中共党员有21名是北大师生、校友。

    • 国立北京大学—— 三十年代(1927—1937)

    1927至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宣布取消北大,与北京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恢复国立北京大学。

    1930年,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职。蒋梦麟改革北京大学管理制度,提出十六字方针“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改评议会为校务委员会

    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动工兴建新图书馆、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场;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

    1932年6月,北京大学实行学院制,设文、理、法三个学院,胡适、刘树杞周炳琳分别出任院长。

    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令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5月4日,国立西南联大正式上课,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究生学籍分属三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条件艰苦,校舍紧缺、缺少仪器、资金不足。部分师生不得不兼职以维持生计。尽管条件艰苦,国立西南联大办学九年间本专科、研究生毕业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90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章者共23人),3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政道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抗日战争胜利。由于交通条件困难、三校原有校舍有待修缮,国立西南联大继续办学一年。

    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办结业典礼,联大宣告结束。

    • 国立北京大学(1946—1949)

    1946年7月,胡适先生由美返国,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致力于北大之全面复兴,“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双十节在国会街北大第四院礼堂举行复校开学典礼。北大聘任汤用彤为文学院长,饶毓泰为理学院长,周炳琳为法学院长,马文昭为医学院长,俞大绂为农学院长,马大猷为工学院长,樊际昌为教务长,陈雪屏为训导长,郑天挺为秘书长,设33个学系(其中医学系下设18科)、两个专修科及独立的文科研究所。据1946年12月的统计,北大有注册学生3420人。复员后,北大文、理、法学院得到加强,医、农学院处于中国顶尖水平。胡适还拟设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因局势动荡未能实现。194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选举首批院士,北大十名教授当选,列中国大学之首。

    1948年11月,北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国民政府原本计划让北京大学南迁,但北大教授会决议不南迁。国民党拟定“抢救大陆学人计划”,派出飞机,希望一批重要学者离开北平南下。胡适、钱思亮毛子水姚从吾等人受邀南下,但大多数学者留在了北平。12月15日胡适校长离平南迁,由郑天挺汤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务,但表示“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

    新华时期

    • 北京大学——建国后至“文革”前 (1949—1966)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1952年,政府仿效苏联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校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北大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学院;北大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等校有关系科,组建了北京地质学院;北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原来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学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学文理两科的扎实基础。

    院系调整后,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1956年重建图书馆学系,1960年重建政治学系。

    1954年,北京大学入选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955年,为了尽快建立中国的核工业体系,北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原子能人才培养基地——物理研究室(技术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国最早培养半导体专业人才,并在中国计算机研究起步阶段就办了计算机学习班。据1966年的统计,北大时有在校生近九千人,这期间北大培养的毕业生有百余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北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批223名学部委员中,北大在任教师有28人,居中国高校之首。

    由于政治活动频繁,人文社科研究受到干扰。校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被视为此阶段北大最突出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但文章发表后就遭到了批判。1957年反右运动中,北大七百余名师生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开始纠正各种失误,同年整顿高校工作,提高了北京大学的教学质量。

    1965年3月起,北京大学开始在陕西汉中建设新的校区(时称“653工程”)。

    • 北京大学——“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发“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拉开帷幕。在康生的策划授意下,北大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等七人于5月25日贴出大字报《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攻击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宋硕、北大校长兼党委书记陆平、北大党委副书记彭佩云,指责三人“破坏文化大革命”,走“反对党中央、反对毛泽东思想修正主义路线”。该大字报曾遭到北大广大师生的反对,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了大字报。6月,改组后的北京市委宣布撤销陆平、彭佩云的职务,设工作组代行北大党委职权。7月,北京市委撤销北大工作组,江青点名要求聂元梓筹建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简称“校文革”)。9月,校文革正式成立,聂元梓执掌大权。聂元梓被称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领袖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大被称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顽固堡垒”。北京大学的很多干部、教师被打成“黑帮分子”、“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遭受残酷迫害。据统计,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大学有冤假错案1000多宗,400余户被抄家,知名学者饶毓泰翦伯赞俞大絪在内的60余人非正常死亡。1968年5月16日,校文革设立“监改大院”(也称“黑帮大院”,俗称“牛棚”),关押干部、教师218人,对其进行迫害。1969年,七千余名北大师生被下放鲤鱼洲(位于江西南昌,是血吸虫疫区)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1970年6月27日,在停止招生四年后,北大开始采取“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法招收工农兵学员。第一届入学新生2242人,其中北京总校1676名,汉中分校148名,江西分校418名。

    1973年8月,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和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在北大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简称150机)。

    197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

    • 北京大学——改革开放后(1976~今天)

    1976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内乱。在邓小平同志等领导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恢复了学校秩序,并于1978年春迎来了“文革”后第一批经高考录取的大学生。

    1979年,成立力学系。1982年,成立社会学系。1983年,考古学专业从历史学系分出独立建系,同年成立王选教授任所长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北大逐步实行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经济学院等多个学院。设立方正集团北大青鸟集团等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979年9月,党中央为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平反,并批准教育部任命其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学7000多名师生参加国庆35周年庆典。北大游行队伍行至天安门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

    1996年10月,北大成为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8年5月,成为国家高等教育“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5月4日,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百年校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庆典活动。北大的百年校庆也令世界瞩目,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贺信中称:北京大学是一个名声显赫的学术中心。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代表前来参加庆典活动的世界60余所著名大学的校长评价了北京大学百年来形成的学术风气。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盖哈尔·卡斯帕尔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大学的百年纪念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们在此相聚一堂。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2001年,北大启动“元培计划”,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年4月,教育部批准成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01-2002年,北京大学先后组建成立了政府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物理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环境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2002年2月,时任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选院士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中国现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当代毕升”。

    2014年5月,北大启动“燕京学堂”项目,为来自中国海内外一流大学的学生开设的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9月3日,《北京大学章程》正式核准、生效。

    2015年10月,北大校友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1月5日,发布首次自主设计的北大学位证书,于2016年1月起正式启用。5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名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7月5日,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签署了《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综合性大学联盟的共同宣言》,倡议成立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8月29日,学校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举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备忘录。9月20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正式揭牌。

    2017年2月20日,学校与英国开放大学正式签约,创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成立北京大学牛津中心深圳市牛津创新中心。3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成立。12月13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成立。

    2018年4月,入选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5月4日,北京大学在邱德拔体育馆召开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 10月24日,北京大学牵头组建了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是首个非官方非盈利性医学高等教育与医学学科建设协作组织。

    2019年2月,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书,合办法学双学士学位课程 ;同月,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语言学”及“中国语言及文学”领域合办本科双学位项目。12月,作为理事单位整体加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2019年5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吉利学院签署协议,北京大学将利用吉利学院原校址进行办学,建设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

    2020年6月29日,中俄数学中心成立。中俄数学中心由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大学牵头,依托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和圣彼得堡大学等俄方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中心建设。

    2020年9月,北京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大学战略合作签约暨北京大学国家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同月,加入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 揭牌成立 。4月25日,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宣布,联手清华大学建立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4月29日,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揭牌成立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成立;5月,生态环境部同意依托北京大学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大气臭氧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污染防治团队在大气氧化性和臭氧污染防治方面的长期研究。

    2021年5月,入选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2021年7月15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

    2021年7月,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揭牌。

    2021年9月6日,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正式启用,迎来第一批师生入驻。北大计算机系作为首批单位入驻昌平新校区。 昌平新校区是北大近年来建设的第一个真正的大规模新校区,也是学校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9月30日,北京大学兰园书院正式启动。兰园书院首任院长由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柯杨担任。 10月,北京大学正式官宣成立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意味着北大计算机专业正式由系升级为学院。中科院院士杨芙清任名誉院长。 11月,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成立。

    2021年,“北京大学校园自然保护小区”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大会上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也是全国首个校园自然保护小区。

    2022年1月28日,北京大学发布“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招生简章。获得“物理卓越计划”录取资格的国内学生无需参加高考;2月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4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系成立;5月,入选英国政府“高潜力人才签证计划”。

    以上内容摘自北京大学

  • 通过的题目

  • 最近活动

    This person is lazy and didn't join any contests or homework.
  • 最近编写的题解

    This person is lazy and didn't write any solutions.

题目标签

客观题
1